中国奇葩的税种最多的时候,可不是古代,而是清末至民国期间。
中国古代的税,有正税杂税之分,所谓正税,就是农业税,也就是田赋。(这里顺便说一句,“税”字本义是征收谷物,所以是禾字旁,“赋”字本义是征收货币,所以是贝字旁,不过到后来税赋二字也就混用了。)直到明朝中期以前,朝廷正税都是直接征粮的,所以到现在还有一句话叫做“皇粮国税”。不过从张居正开始,他老人家实行了一条鞭法改革,将税赋全部货币化,这是中国税赋史上划时代的大事,从此以后哦,我们就不纳粮,只缴钱了。
一般而言,正税各个朝代都不太重,因为传说中的圣君明主鸟生鱼汤都是要轻徭薄赋的,有这样的道德榜样在前,既是再混蛋的皇帝也不愿意落一个横征暴敛的名声,所以门面功夫他们还是要装的。比如我大明朝的税率是前无古人的三十税一,而且坚决不增加。那到明末国库空虚没钱打仗怎么办呢?皇帝自然有办法,在正税之外再征收别的杂税,比如和辽东女真人打仗,就征辽饷,镇压李自成张献忠,就收剿饷,要练兵,就收练饷。——你看你看,我可没有随意提高税率啊,我只是为了渡过眼前难关暂时性的多收一点钱罢了,当然,至于“暂时”到什么时候,那就另说了。——这就是明末著名的“三饷”。
当然,明末的这点杂税,在我大清和我民国面前,简直弱了爆了。
鸦片战争后,紧接着就是太平天国,然后是甲午战争,然后是八国联军,可怜我大清既要赔款,又要剿叛,国库里那点钱怎么够用?更可悲的是,我圣祖大康熙早留下了“永不加赋”四字圣训,这叫老佛爷们如何是好?
不过这点问题难不倒我大清的官员,为了解决没钱的问题,他们开创性的发明了一种新的税:厘金。你要做生意,在甲地收购了一批货物,刚装上车,好,收厘金的来了,这叫“起厘”,你只好交了一笔钱,货物发运了。走出没多远,咦,前面有几个人把路给堵了,当路一座关卡,上面两面大旗在风中猎猎飞舞,上书几行大字:“此路是我开,此树是我栽……”——好吧,这是我脑补的,你们可以不用当真。反正你还得交钱。没办法,你只好交吧。再往前走没多远,又是一座关卡,上面两面大旗迎风招展,好吧,你继续交钱吧。再往前走,还是一座关卡……。好容易到了销售点,你长出一口气:“可算过来了。”事实证明,你高兴得太早了,当你刚摆开货物要买,又有人来收厘金了,这叫“落地厘”。你终于怒了:“我去年买了块表,我不做生意了,我回家找我妈去。”当然可以,要回家先交厘金。你说“我没做生意,没带货物啊”?税丁指指你身上背的包袱:“这是啥?”你打开包袱给他们看:“牙刷牙膏换洗衣服。”“呔,刁民,带着这么多物品,居然还不想交税?”
这就是厘金。说起来是有点奇葩,但却不是最奇葩的。
最奇葩的东西,就是各种“捐”。
“捐”就是捐献的“捐”,意思就是为了国家民族,请你自愿捐献一点钱物。——当然,名是这样的,实际情况却绝不可能自愿。
“捐”能有各种奇葩,就是因为它不是国家规定的,而是地方政府随意征收的。特别是到了民国,由于各地方都由军阀控制,为了筹措军费,这些军阀们真是巧立名目,各种苛捐杂税真是令人大开眼界。
比如:
生下来有落地捐,
娶媳妇有新婚捐,
死了有棺材捐,
种树有植木捐,
养猪有猪捐,
养牛有牛捐,
养鸡鸭有鸡鸭捐,
种花生有花生捐,
住房子有房捐,
卖鸡蛋有蛋捐,
杀猪宰羊有屠宰捐,
看戏有戏捐,
当妓女有妓女捐,
当和尚有和尚捐,
当道士有道士捐,
当石匠有打岩捐,
当渔民有划船捐,
当猎人有鸟枪捐,
扫地有垃圾捐,
上厕所有茅厕捐,
掏粪有粪捐。
光脚板进城有赤脚捐,
穿草鞋进城有草鞋捐。
种鸦片有窝捐,
不种鸦片有懒捐,
实在没什么借口征收了,就破门而入直接要,这叫做打门捐。
以上所列,仅仅是各种苛捐杂税的极小一部分,那么我大民国时,到底有多少捐?这个恐怕没有人搞得清楚,反正据当时人说是“一事一捐”。至此,题主所谓“匪夷所思”的税至此达到了高潮。至于楼上有同学说到的什么中世纪的欧洲,与我大民国相比,简直弱爆了。
顺便说一句,近些年一直有人鼓吹民国范儿,他们不知道,这才是真正的民国范儿。
来源:知乎--三种不同的红色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上一篇:一照一码(三证合一)简介
下一篇:中国主要税种大全